北京专电本周一,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社区慢性病知己健康管理.北京市劳动和社会扶持局还透露,明年起,承担慢性病管理任务将作为社区卫生站进入医保定点机构的准入条件.一时间,"健康管理"吸引了众人的关注.
然而,关注未必普及程度高.令人尴尬的是,人们对于健康
管理的了解较为贫乏.去年,某机构曾经在北京做过一次问卷调查,2600人中仅有10%的人对"健康管理"有所了解.
在时髦经济的召唤下,一些机构要么是一头雾水,要么就是故意套上这个卖点.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单纯的体检机构摇身一变就给自己冠以"健康管理"的名衔.
对于大多数健康管理公司来说,理想的服务对象是内外资大企业,以及逐渐增多的高实现目标人群.税务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度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人数超过212万,而2006年还是170万,这一庞大人群为健康管理行业提供了潜在的消费者.
这也恰好说明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它所蕴含的商机.学界有一个普遍认同的成本预估:个人在健康管理上加盟1元钱,在缓解费用上就可以减少8~9元;由于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公司的直接缓解开支降低了30%.
据此,健康管理市场规模有600亿元,而现阶段只有10亿元左右.保监会统计数据也显示,2007年全国健康险总保费384亿元.如果有10%用于第三方公司进行管理就非常可观,但是现阶段我国非缓解性健康消费还是个人支付为主,保险业基本未涉足该领域.
成功掩饰不了公司管理层的担忧.该公司总裁助理刘丹影昨日对记者表示:"我们希望政府或者行业组织采取措施,规范一下健康管理行业,避免把好事做烂."
记者发现,目前企业提供的服务只要涉及健康管理某个环节,大多数都喜欢称自己为健康管理公司,事实上并不具备整合成完善健康管理价值链的能力.告诉Cye.com.cn记者,
5700多家中有6%仅仅是体检机构.
不仅如此,记者发现一些互联网公司往往宣称自己拥有"合作伙伴有遍布全国的前几名医院,拥有的资源,高精尖的产品研发中心……",而事实上很多就是变相的导医网站.这些公司收取的"健康管理年费"从几千至几十万不等.
据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黄建始介绍,真正的健康管理是将IT、缓解、保险等机构相结合,提供从健康信息采集、健康评估、生活方式干预、信息再采集等长期循环的管理服务,考验的是健康管理公司对缓解行业的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