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摄影指照相机由镜头的光学能力,拍摄与实际物体等大(1:1)或比实际物体稍小的图像。例如要拍摄一朵直径为21.6mm的花朵,它能填充35mm胶片(斜线长度为43.3mm)的一半面积。在照片中,花朵被放大的倍率为43.3:21.6即2:1(2倍)。微距摄影的放大倍率通常在1倍到50倍之间,严格来说应该在1倍到10倍之间。
“微距”意为在较近距离以大倍率进行的拍摄,人眼往往对近于15cm的物体就看不清了,而微距镜头的光学校正按近拍的需要进行设计。按德国的工业标准,成像比例大于1∶1的称为微距摄影范畴,如右图“蒲公英”示意出在底片上与景物等大的图像。美国《当代摄影词典》中的定义是这样解释的∶“由相机拍摄1∶1或更大影像比的摄影”。
1、放大率:
一般微距摄影常用的一个名词,其意思是菲林上影像与实物的大小比例。如1∶2即指菲林上影像的大小为实物的一半。通常微距镜头上都会有放大率的标示。其中一个微距的拍摄技巧是跟据主体大小预先决定大约放大率,预先较好大约的镜头对焦,再接近主体以作拍摄。
2、失光
以对称光学设计的镜头,在没有附加光学组件时,其于微距时失光可以如下公式计算:
光圈=镜头光圈x(放大率+1)即于1∶1时,镜头通光量比无限远时少了75%,即光圈将为原光圈的2倍,亦即失光2级;而于1∶2时,失光亦达一级。而现代新设计的微距镜很多都是非对称设计的,这时失光的程度便有所不同。不过多数镜头的规格表都不会列出这项资料,要比较的话就需要参考说明书或影友意见了。现时大多相机都有TTL测光,其测光可以自动对镜头失光计算在内,所以实际拍摄时不会影响曝光值。但若要使用没有TTL测光的机身或外置测光表,则需先了解自己所用镜头的失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