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翅在民间通常以"鱼翅"简称。作为传统的名贵食品之一,始见于《宋会要》,是山珍海味中的一种,鱼翅又称鲛鱼翅、鲛鲨翅、沙鱼翅、金丝菜等,具体指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由鲨鱼的胸、腹、尾等处的鳍翅干燥制成。根据的相关规定,不得在公务接待中提供鱼翅等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
鱼翅的出产地较广,种类繁多,不过从涨发后的形状看,却可以简单地分为排翅和散翅两大类。
排翅
又称鲍翅、裙翅或群翅,如五羊片、青片、牙拣翅等涨发而成,并且在涨发时采取某种保形方法,使翅针由柔软的骨膜连在一起。发好的排翅呈扇形梳状,形状完整,美观大方。
散翅
是用较薄小的鱼翅涨发而成的,翅针根根分离呈粉丝状。
排翅的翅针一般较粗大且骨膜肥厚。
按鲨鱼鳍所生长部位可分为背鳍、胸鳍、臀鳍、尾鳍。
脊翅(背鳍)
脊翅取自鲨鱼的背鳍,多是三角形与勾翅一样两面颜色相近,脊翅翅针较短,多作包翅用;
勾翅(尾鳍)
勾翅取自鲨鱼的尾鳍,全鳍无骨,故加工后成数高,翅针粗长,价钱亦贵,多作散翅用;
翅片(胸鳍)
翅片多呈长形,两面颜色不同,即为阴阳色;
按鱼翅按颜色分,有黄、白、灰、青、黑、混(黄白色)等六种,其中以黄、白、灰三色较优。
按鱼翅由于产地和焙制方法不一,又有淡水翅咸水翅之分。
吃鱼翅是一种亚洲特有的饮食文化现象。由于地处温带冬季寒冷,旱涝天灾频发,内陆地区距海洋比较遥远,故食品保存技术十分发达,干燥是其中重要的方法。其中鱼翅的炮制和烹调工艺十分复杂而,几乎不容业余者染指。